美术课后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12-23 17:47:23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5篇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5篇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课后教学反思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

通常,讲述、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,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。但是,在尝试几次充分的和孩子谈话后,我发现谈话是美术开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,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、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。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、启发性的提问、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,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,产生大量的、变化的、独特的新信息,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、求异思维,同时,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、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。

幼儿绘画活动中,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,即提出问题或任务,寻找方法、得出结果。在此次活动中,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、提出任务,通过谈话活动中的'引导、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,以及相互问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,寻求个性化的、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,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。

在幼儿期,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词汇量少,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、具体,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,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。在绘画活动前,如果没有经过谈话、讨论,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,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。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,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,在活动最后展示、欣赏、讲述绘画作品,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,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,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,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。

本课教学目标是了解、学习纸偶的制作方法,学生能把想象中的纸偶制作出来并戴在手上表演。这堂课通过观赏图片、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纸偶样品,激发学生对纸偶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。

我采用“讲故事”形式导入新课。讲故事的同时展示课前制作好的纸偶,让学生对纸偶有初步的认识。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想出本课题目及主要内容。之后一系列的启发引导式提问,帮助学生理解教材,基本了解纸偶的制作步骤。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方法,便带领着大家一步一步地做个简单的手指纸偶。随后展示部分学生作品,以示鼓励。学生热情高涨,纷纷要求再做更多的纸偶,我便顺着他们的思路布置课后作业:以小组为单位编故事,同学合作将故事的主人公用纸偶的方式展现出来。

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,这又是第一次被校长及专业任课教师听课,心里非常紧张,临场应变能力也尚不足够。上课时有个别学生说:老师,我还是不会做。当时我采用了鼓励、示范的方法,帮助他完成作品。课后我觉得当时应帮助他调整“我不会”的心态,提高学生的自信心,鼓励让其自己完成作品,或许会有很不错的作品出来。

今后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,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,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,有更大的进步,成为能独立工作的合格教师。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2

在一次美术特长课上,我在黑板上范画了一只鸭子,大大的眼睛,长长的睫毛,扁扁的嘴巴,黄黄的羽毛在水里游泳,真是可爱极了。

于是,我就让我们班的小朋友仿照我的范画每人画了一张,还要他们和我竞赛看谁画得好。

小朋友都一笔一画地认真在画,我在幼儿间巡回检查。

看他们画得这认真劲儿,我心里甭提多高兴。

可当我走到了李烨珉小朋友身边时,我发现他画了一只只黄黄的鸭子,没有一只是依照我教的笔画来画的。

我笑着说:“李烨珉,你这次输定了,看你画了的鸭子,没有一只能比得上老师画的`鸭子,是吗?”这时,他的回答让我感到既惊讶又高兴,他说:“老师,我画的鸭子是好小朋友,她人好,因此有这么多小朋友跟她玩,你的鸭子是个坏小朋友,他人都不理她,都不愿意跟她玩。”他的这番话,是我没有想到的,这话可真有意思。

于是,我灵机一动,大声对班上小朋友说:“李烨珉小朋友发现老师画的鸭子有一个缺点,请他告诉小朋友,好吗?”李烨珉说:“老师画的鸭子没有朋友,不是好小朋友。”我又接着对其他小朋友说:“你们的鸭子有朋友吗?他在做什么呢?”这时,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,“我的鸭子在唱歌,我的鸭子在捉鱼,我的鸭子在洗澡……”小朋友们高兴地说着,趁着小朋友有这么高的热情,我连忙说:“看看哪个小朋友们想像力最丰富,画的鸭子和他人不一样,大家赶快行动吧!”经过这么一讨论呀,幼儿开阔了视野,发挥了想像,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展现在我眼前,让我感到了小朋友们想像力的巨大空间!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3

本课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“设计·应用”学习领域。新课标指出:“设计·应用”学习领域的教学,应“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”,“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”,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,关注环境和生态”。遵循这一原则设计,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,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,变废为宝,或应用于生活,或美化环境,体验其中的新奇,享受其中的乐趣。

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,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,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,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、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。

本课是一节融入了寻找材料、设计构思、巧手制作三部分内容的课程。首先培养学生有意图地去发掘生活中的材料,根据材料自身特点去思考和构思。然后在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,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,完成一件作品。整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和了解环保创意作品,使学生感受环保设计理念,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,体验制作中的材质美与创意美。

对于课堂效果,总的来说,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,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。按教参上的设计,本课该设置2课时,我为了在公开课上方便操作,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,改设为一个课时,最终验证,顺利让学生接受,这样的课时安排还是可行的。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,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,将学生制作、教师巡视辅导的时间仅设置十分钟时间,且还包括了展示评价所需的时间,这就显得太仓促,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。

这节课出现了突发状况,影响最大的是多媒体音响设备无法播放,以及材质材料的遗漏。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预先准备,准备好课室,准备好教具。以那样匆忙的脚步赶到多媒体第二室后发现有班级在上课,课间时间引导七一班学生进入课室后已是逼近上课,而铃声响后才发现音响设备有故障,而这时候我又没有灵活处理,只装作若无其事的.上课,却想不到可以找空隙求助信息老师,疏忽之下,造成课后听闻后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有时听不见我的声音,课件设置的音响效果也完全无效。虽然 ……此处隐藏6697个字……动不好静,好奇心强的特点,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,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,以引起学生的.兴趣,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。

(一)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。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,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。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,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。这学期,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,技能训练比较多,如布贴画、纸塑动物、剪纸、橡皮泥等,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。

(二)在美术教学中,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,以学生发展为本,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,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,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。因此,我选择了基础的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,结合过程和方法,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。如《纸塑动物》,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,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,再加上旧棉絮,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,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,最后进行彩绘美化。既轻又美观。同时,课程内容的层次性,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,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,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,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,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。

(三)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,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,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,从理论上提高自己,完善自己,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,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。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4

课时:

2课时

学习领域:

造型*表现

教材简析:

冰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。在利用纸盒子改造冰箱的活动中,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去观察冰箱的内、外结构,然后利用食品包装纸来做成冰箱里的食物。

教学目标:

1、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、材料,选用画、撕、剪、拼贴、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。

2、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,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。

3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。

教学重、难点:

培养学生大胆想象,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

教学准备:教师:

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。实物投影仪。

学生: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,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,准备盒子、包装纸、剪刀、水彩笔、胶水、广告宣传纸等。

教学过程:

第一节

活动一:

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、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,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、造型特征、内、外结构的共同特点。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。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,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。

活动二:

“变魔术”:教师用清晰、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、能打开的、有隔板的冰箱。学生通过观察,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,怎样制作的。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。

交流讨论结果。

活动三:

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,通过画、撕、剪、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。引导学生合理分工,高效合作。

(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、外结构的制作)

活动四:

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、结构的冰箱。表扬大胆创新、制作精美的作品。

布置学生回去搜集“苏果”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、带彩色纸、双面胶和彩色笔。

第二节

活动一:

欣赏老师带来的“画王子”冰箱,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。(彩色包装纸)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“食物”,把“食物”发给大家,看看是怎么来的(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)

活动二:

启发学生思考:除了剪贴,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?

试着做一下。

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、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,将绘画、纸工、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,诞生独特的作品。

活动三:

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,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“享用”自己冰箱里的“食物”。

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,整理桌面地面,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。

课后拓展: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、洗衣机等家用电器。

教学评价:

1、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、创新的`热情。

2、是否大胆想象,做出、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。

3、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、食品宣传资料等。

教学反思:

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、钢琴,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。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,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,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。

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,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、电脑桌……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、家电。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,孩子们的想象力、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,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。但愿将来有一天,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,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。

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5

第一,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,如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,了解其特征,课堂上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,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,依据自己所带物品的形象特征进行联想,发表自己的想法,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、能动性,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。

第二,注重了学生的.差异发展。在课堂教学中,老师按照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、兴趣爱好个体差异首先对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,共同发展。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,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。在作业要求方面,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发展。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,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。在作业要求方面,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,采用星级制,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,,的作业,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。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,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。

第三,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创新价值。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把握住美术学科的三维目标,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,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。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,注意培养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,联想思维、求异思维、批判性思维等能力。

《美术课后教学反思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